这几天,小红书网红上海Costco打卡,假装在LA的骚操作火遍了国内外,也把加州留学生着实看傻了。
这年头,想在小红书上引流量,与“留学出国”相关的话题必须抢占。小红书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早早成了当代留学生必备。
想查查周围哪家饭店好吃,感恩节的火鸡怎么烤,种草的洗发水是不是真的好用,附近有什么网红打卡景点,回国有哪些转机隔离攻略......你打开的app,通常都是小红书。
这届留学生可能不用Yelp、Expedia或者下厨房,但查攻略必用小红书。
方便是真的方便,只是有些小红书上的留学博主,似乎生活在另一个次元。
你既能看到生日喜提劳斯莱斯、手挎爱马仕的年轻女孩;也能看到刚成年就北美买房、实现财务自由的豪车男孩;还能看到MIT哈佛双录取、干脆藤校Top10全部读了个遍的学术大神……
peer pressure我们都懂,但小红书上的这届留学生实在是太卷了。
花样炫富,人均爱马仕BBA
18岁成人礼,不是江景游轮Party,就是伦敦Ritz晚宴,Dior富婆还能在VIP Room过生日。
你的18岁还在峡谷买皮肤,别人18岁已经北美买房,净赚百万学费了。
别人说自己留学多年打下的江山,是几十个颜色不同的爱马仕。你看了看,感觉把她包上所有的蒙奇奇买下来都费劲。
即便是疫情期间,也不能阻止一个爱马仕女孩买遍全球。不管自己买,男友买,还是爸妈买,爱马仕一定要买到100岁。
留学第一辆车BBA是标配,牛啊马啊rich kids人手一辆。手握法拉利方向盘,配文朴实无华:
“留学x国的日常,无非就是游戏、网课、飙车、打牌、喝酒。”
看完你严重怀疑自己是个假留学生。
豪车千千万,玛莎占一半。毕竟谁能拒绝海王的三叉戟呢。美名曰:18岁想要拥有的东西,等到30岁再拥有就变得毫无意义。
你纠结今天出门穿什么,人家纠结今天出门开哪辆车。对着豪车如数家珍,比你的口红色号还要多。
这一番洗脑文学确实上头,不亚于郭敬明的“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”。听君一席话,如听一席话。
《无双》里发哥说,一百万个人里,只有一个主角。但是在小红书的算法推送机制之下,炫富贴的内容被一次次放大,放大到你几乎看不到别的生活方式。20岁如果没有豪车名表、大G玛莎,似乎都不配上街。
想看个租房帖,给你推送的也都是“2600平凡尔赛庄园怎么买”,“如何买下《顶楼》同款千万豪宅”。你不禁想反问:我缺的是攻略吗?我缺的是银行账户余额,谢谢。
炫富也就算了,可怕的是还能一同刷到富哥富婆们哭穷的瞬间。经历一圈小红书的精神洗礼,你似乎对名媛没有Louboutin穿的童年,也能产生出共情点了。
学霸大神多到炸,满屏哈耶普斯麻
如果说G劳牛马宾莎捷并不能深深刺痛你的话,那满屏的哈耶普斯麻真的杀人诛心。
一到开学季,小红书遍地哈佛MIT晒录取的。要么是肤白貌美哈佛学姐分享干货,要么是高考失误结果一误入哈佛。
刷个开学攻略,结果清一色藤校学生卡的展示。官方公布6%的藤校录取率,看了小红书你感觉起码得是60%。
还不乏有人哈佛+MIT双buff的。你看了看自己Top30的学生卡,一时间居然感觉拿不出手。
你以为小红书的推送会建议你不要读野鸡大学,不,能荣登大学劝退榜的,也只有MIT哈佛这样的顶流。
想到当初为了申请准备了一整年,标化刷了好几次,文书改到头秃,访校也访了大半个国家,最后冲刺那几个月简直废寝忘食。结果申到的梦校,居然是小红书上不敢发、也不敢说的水平。
人家辛辛苦苦学了4年本科+2年硕士的CS,但小红书上的大神似乎仅需几个月,就可以零基础转码进科技大厂。
转码如何拿到strong hire?靠的也是你不配拥有的——“运气”。
罢了罢了,躺平的快乐,谁躺谁懂。反正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改变世界,Top50的快乐就适合我们这种重点高中里的中游学生。
留学emo无社交,兼时间管理大师
小红书上还有一群emo留学生,他们忙到飞起、学到焦虑、活到抑郁,但痛并快乐着。
留学无社交,但摆拍可以有,小红书必须做。另外,众所周知,小红书也不算在社交的平台内。
留学读书压力太大,真的快撑不住,就差喊爹喊娘喊救命了。但发一次小红书的力气,忍忍还是有的。
看看一群拍Vlog的留学博主,你诧异他们为何能在留学的同时,能做到视频拍摄、剪辑、包装、宣发的一气呵成。
再想想每个Final学到窒息、深夜赶due忙到爆炸、实习科研痛苦兼顾,压根没时间发状态的自己,发现自己缺的不仅是智商,还有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。
你羡慕每一个时间管理大师,和他们用不完的emo情绪与充沛精力。
想着疫情期间世界应该都清净了,刚打开小红书,却发现其实只有你一人在家里蹲。哪怕是家里蹲的,也做了同时间段比你10倍还多的事情。
再往后刷,你终于认清自己落后社会一大截的事实,毕竟同龄人已经完美规划完自己的人生,开始发出“北美刚毕业年薪百万,仍是硅谷底层人”的感慨与无奈。
这个留学的世界,原来真的很emo!
是我不配当小红书的留学生
一位作家曾总结小红书上的人生楷模标准:
20岁赚到人生第一个一百万,买别墅开豪车
25岁走上人生巅峰,实现财务自由
28岁时豁然开朗,终于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
30岁成为人生导师,给20岁的年轻人十句忠告
人和人之间有壁。但小红书上留学生之间的壁,起码隔着一个太平洋。
接受自己的平凡其实没什么不好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留学方式。并不是每个留学生都是金字塔顶层人物,只是小红书借助着幸存者偏差,无限放大了事件概率,让你以为1%的机会能够100%实现。
你很难说究竟是小红书本身在贩卖焦虑,还是当下的社会风气促使无数秀儿疯狂内卷。只是,无论是留学生的stereotype,还是对成功的刻板定义,如果勉强活成别人追捧的模版人生,不是就把自己活局限了吗?如果因为做不到感到痛苦,那更是大可不必。
相信大家来留学的初衷,也不是为了攀比,而是为了成长。攻克了一道难题,得到教授肯定;结识了三五好友,一起简单玩耍;学会了做一道菜,味道不输饭店;拿到了一个实习offer,虽然不是大厂但待遇也还说得过去。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。
至于那些崩溃的瞬间,以后回头看看,自己获益和成长最多的,反而来自那些曾经的挫折。
无论是小红书一百万个成功人设,还是周围真实存在的富二代网红,都不该影响你当下留学生活的平凡快乐。实在太焦虑的话,那就不刷小红书或朋友圈了。阿Q精神胜利法,鲁迅先生诚不我欺。
无论刷不刷小红书,如果你在未来某一天觉得自己被生活打败了,也千万不要气馁。躺平大法虽然可耻但也有用。偶尔躺平了看世界,你会发现当下很多纠结的事情,放在整个人生的长河里,真的没那么重要。
至于不是留学当事人的各位看客,也都散了吧。在小红书算法机制推送和MCN公司包装下的世界,真的没什么好以偏概全,他们谁都代表不了每位留学生。
就算只是这个世界的NPC,谁还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呢